伴随着肯定与质疑,温州金改走过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温州金改突出“金改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这三年,股改、上市、定向债、科技贴息贷款、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一个个新名词,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三年,温州区域性的金融风波已经从不可控变为了可控,不稳定变为了稳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开始呈现双降态势,担保链逐步解开。
在成果初步显现的同时,温州金改“新12条”也再次出炉。3月27日,温州邀请全国各地金融专家为金改前三年工作问诊把脉,同时为金改下半场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邹雯雯 李尖
“新12条”有哪些创新
“许多内容中都突出市场在金融服务和要素配置方面的作用,这是最能体现温州精神的地方。”
“新12条”的发布是温州金改三周年的重头戏,这意味着温州金改经过三年的先行先试,如今要往更深层次和新领域迈进。
作为试验区的市长,陈金彪向与会专家阐述道,“新12条”把深化提升与创新探索相结合。“新12条”中有7条意见是对原有四大体系的深化和拓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拓展外向型金融服务交流、创新司法实践保障金融稳定等5条意见,则是下阶段金改探索实践的新任务、新焦点。同时它也是借鉴“他山之石”与提升“温州经验”的结合。“新12条”既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全国其他13个金融改革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又在现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推出具有温州特色的改革创新做法。“比如,我们在民间金融执法和地方金融监管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研究推动联合监管、探索监管负面清单、建立经济金融数据共享平台等地方金融监管新举措。”
另外,陈金彪表示,“新12条”更加注重市场的作用,许多内容中都突出市场在金融服务和要素配置方面的作用,这是最能体现温州精神的地方。另一方面,“新12条”也对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作了明确要求,提出要探索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通过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健全政府转贷资金管理,引导行业互助增信,发展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助推改革成效加快显现。
“新12条”开启新一轮金改
“既强调金融要素纵深发展,又积极探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进金融保障。”
对于新发布的“12条”,与会专家也“打开天窗说亮话”。
“‘新12条’既强调金融要素纵深发展,又积极探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进金融保障。”亲历温州金改的省金融办副主任盛益军为“新12条”的发布感到兴奋,她说“新12条”内涵丰厚,一方面坚持先行先试,加强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等金融要素深化建设和发展,拓展金融受惠面;另一方面又强调制度性、规则性的中长期环境建设,探索以法治思维和制度建设改进金融保障。
在具体内容上,盛益军说“新12条”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创新司法实践保障金融稳定等举措,问题导向直指温州“两多两难”问题。对金改跟经济转型以后出现的新的经济产业、新的金融业态之间的衔接提出更多要求。
信用体系的重构是温州金改的任务之一,“新12条”对温州金改信用体系的打造更加注重。这引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助理巡视员郭安娜的关注。“12条内容中有5条关于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体系建设、地方监管、稳定机制以及司法保障。这是继续深化温州金改的基础。”
郭安娜说,在技术层面,人民银行将发挥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的作用,发挥温州分中心的平台作用,实现与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相连,为温州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中国保监资产管理协会负责人曹德云则是留意到保险在温州金改的比重在加大。“‘新12条’中特别提到要深化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让保险更好对接实体经济、支持民生建设,这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曹德云说,接下来将更深入地参与新一轮温州金改,除在产业升级方面保险资金大有可为外,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相关的产业都是保险资源配置的重点。
温州金改三年的“反思”
“金融像水一样,流动性非常强,在一个区域搞金融试点,对温州来说挑战非常大。”
回顾过往三年的金改,温州在特殊的经济版图上做出努力和尝试,但社会各界评价褒贬不一。论坛上金融界学者也对温州金改三年进行了反思总结,避免新一轮的金改走“弯路”。
温州金改的成长也伴随着质疑,到底温州金改是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认为应该要为新一轮改革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方面对改革方案预案请第三方评估。另外一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
魏加宁说上海自贸区改革就已经这样操作,自贸区改革满一年就请了国内外5家机构为其做评估。正因为评估效果不错,中央才下决心新增试点。
“围绕重点课题,将改革内容进行再次区分,以实现更有效的集中。”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改革办秘书处处长梅向东建议,三年来温州金改在诸多项目取得突破,如今可以让其更具备系统性。比如围绕区域性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行一系列梳理。而在金融保障、组织机构、消费者保护方面,温州金改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要加以明确、完善。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张仁寿是温州人,他对温州金改遇到的金融环境更加感同身受。“金融像水一样,流动性非常强,在一个区域搞金融试点,对温州来说挑战非常大。”他直率地表示,温州金改要以解决温州的突出问题为目标,根据温州的实际需要,不要过多考虑温州改革经验的可复制和可推广。
深化金改还需“瞄准”定位
“如果能挖掘出这三个产业的温州特色,与杭州等省内区域进行差异化经营,温州的潜力非常大。”
在“新12条”中,有7条意见是对原有“四大体系”的深化和拓展,面对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温州还需要更精准的定位。
人民大学财经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曾经来温做过调研,在她看来温州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金融改革非常成功。她期待,金改还能更精准定位。“比如在北京市政府,确定了金融是第一大产业,因此所有深化改革的方向都围绕这个定位,他们的金融业也极具地方特色。而温州的金融改革的定位是什么?哪一块为主攻方向?跟实体经济是什么关系?很期待定位再精准点就好。”
“今年浙江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我看了下,其中时尚产业、高端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在温州是主打。”浙江大学教授、博导贲圣林表示,金改与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进行差异化经营有利于温州金融改革的成功。“如果能挖掘出这三个产业的温州特色,与杭州等省内区域进行差异化经营,温州的潜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