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韩媒称朝鲜今日大阅兵 或展出新武器系统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07.27

河南企业AAA信用评级(http://www.shipenji.net),是专业从事AAA信用评级系统研究开发,企业信用质量认证,承接河南及全国投标企业信用等级认证的专业机构,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天(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60周年,美国、韩国和朝鲜都在以“史上最高”的层级和规模进行纪念。“如果说战争将把一个国家团结到一起,那么对战争的纪念很多时候也能做到这一点。”在英国广播公司看来,战争纪念意味深长。

  《华盛顿邮报》说,朝鲜为了这次纪念已准备数月之久,士兵们被派去修缮朝鲜战争博物馆,学生们每天下午为新战争主题的阿里郎大型歌舞表演彩排,市民们帮着绿化平壤。带有“胜利”、“战争胜利”字眼的颜色鲜亮的横幅在整个平壤的建筑物上飘动,朝鲜将上演一场2011年金正恩上台以来最华丽的表演,政府将利用这次纪念日吸引人们对朝鲜半岛分裂的关注以及强化对金正恩的支持。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27日朝鲜举行大阅兵,将有1万名军人参加阅兵式,届时可能展出新武器系统,此后还有大规模群众游行。美国前总统卡特、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等多名前国家首脑已获邀请。世界主要媒体的记者也已抵达平壤准备观礼。俄新社称,朝鲜的“胜利日”庆祝变成了国际性活动,“朝鲜政府打开"铁幕",允许所有参战者,包括美国人入境。金正恩将首次面对外国记者。

  美联社26日聚焦“从朝鲜到美国,大相径庭的纪念”。报道说,一些美国人将朝鲜战争称为"遗忘的战争",上世纪50年代的那场冲突在遥远的国家发生,战争是如此痛苦以至于幸存者一直试图将其从记忆中抹除。但朝鲜人没有忘记。朝鲜战争停战60年之际,该国为了这个里程碑式的纪念日大规模庆祝,并称之为“胜利日”,尽管双方只是签署了停战协定,迄今未签和平协定。

  美国与朝鲜,包括韩国,今年的纪念并非没有相同之处,比如,它们的庆祝规模和层级都被认为是空前的。在美国,27日奥巴马将出席国防部在华盛顿朝鲜战争参战纪念公园举行的纪念仪式,这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出席该活动,防长哈格尔陪同。25日,奥巴马发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日公告,称韩国发展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韩美一同建立起支撑太平洋地区稳定的基础,“这一切都要归功于60年前为自由而战斗并守护到今天的勇士们”。

  韩国《中央日报》26日称,韩国今年的纪念活动规模堪称“史上最大”。27日,韩国举办首次国家层级的针对参战国家和老兵的纪念活动,9个国家的部长级人物和4000余名包括参战老兵在内的人士将出席。韩国今年邀请联合国以及27国代表前来访问,感谢他们当初的贡献,也向他们展示数十年来韩国不凡的发展。韩国政府宣布将每年的7月27日定为“联合国军参战日”,各大电视台推出专题节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在韩国发表致辞。

  “我们从朝鲜战争学到什么教训?”美国《大西洋月刊》回顾道,1953年7月27日签署的停战协定结束了长达37个月的战争,为此谈判代表谈了158次,用时近25个月。代表们签署协定时,彼此没有讲一个字,没人主动握手。韩国代表拒绝签署,不参加谈判会议。当时的《纽约时报》说,“薄薄的木墙外面,是隆隆炮火声这是严峻的现实,令人意识到尽管停战协定签署,附近山坡上仍有人在死亡,战斗又继续了12个小时。”美国国内,人们感到压抑。时报广场没有庆祝活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没有。

  美联社说,时至今日,就朝鲜战争而言,甚至对谁开启的战争都未达成一致。朝鲜之外,历史学家说是朝军1950年6月25日凌晨跨过边界发动攻击,朝鲜同意这个时间,但声称是美军攻击在先。韩国《亚细亚经济》26日称,战争爆发前,韩国当时的政府内部充满了诸如“一声令下即可占领平壤”的情绪,时任总统李承晚也接连发表“北进统一”的刺激性言论,这些都成为战争爆发的间接原因。

  美国《新闻时报》25日称,朝鲜战争是一场恶战,是美苏冷战的序曲,36914名美军死在朝鲜半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昂贵的战争,排在第一至第四位的是冷战、二战、一战和越战。“德国之声”评论称,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关政治制度的战争,一场血腥内战。最终,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和中国盟友以及大批苏式装备支持的朝鲜都没赢。俄罗斯《独立报》26日刊文称,现在各界都在争论当时是否可以避免这场战争?谁应对这场到现在仍未平息的战争负责?虽然苏联没有正式参战,但美国媒体一直宣称苏联是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所有档案资料表明并非苏联领导人前往平壤说服朝鲜领导人解放南方。报道称,美国至今仍对朝采取政权更迭的政策。目前半岛局势仍十分紧张,人们并没从朝鲜战争中接受教训。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26日霍尔特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朝鲜战争的影响可能还要持续20年。【环球时报驻韩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记者 王刚 萧达 孙秀萍 青木 杨明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汪析 柳直】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关闭 | 浏览( ) |
更多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人才合作 | 评级流程 | 信用管理师
COPYRIGHT © 2012 信用评级|信用评估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信用评级